广西党史网
  您现在的位置:广西党史网>> 党史文坛>>
忠魂不孤
作者:林雪娜 魏 恒 董文锋    发布时间:2019/9/16 15:58:13    来源:广西日报


    85年前,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从中央苏区出发,开始了一次震撼世界的伟大远征。

    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战,发生在闽西松毛岭中秋之夜。长汀百姓至今仍保留这样一个习俗:八月十四过中秋,以缅怀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亲人。

    2019年9月12日,同样是农历八月十四,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在广西全州县落成,并隆重举行红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。

    这里是长征途中第一场重大战役湘江战役的发生地之一。许许多多在家乡过完最后一个中秋的年轻战士,永远倒在湘江之畔,用生命践行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。

    85年过去了,共和国的继承者们从四面八方赶来,重温悲壮历史,迎接英灵归来。

    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安眠大地,忠魂不孤——

    青山蓊郁,石碑林立。

    婉转低回的《思念曲》奏响,9具红军烈士遗骸的棺椁庄严放入湘江战役纪念林安葬。

    9声枪鸣,响彻林梢,在一片青山回荡。

    声声可泣,如诉衷肠。这是在全州县枧塘镇金鸡岭发掘的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。这一天,新落成的湘江战役纪念园85个墓穴安放整齐,湘江战役的英烈们终于“团聚”在曾经并肩作战的沙场。

    以山为陵,以树为魂,以石为碑。缕缕忠魂化作一草一木,挺拔之躯化作一山一石。一位瑞金武阳籍战士,在临终前说:“你们往前走,别管我,以后胜利了,别忘了我们!”他和无数英雄一样没有留下名字,但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号——红军。

    沿山坡而上,是当年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脚山铺战场,这里是红一军团二师五团政委易荡平烈士作战的地方。

    易荡平的红五团以血肉之躯誓死掩护中央红军纵队抢渡湘江,奋勇抗敌最终战死沙场。脚山铺村民将易荡平等红军烈士厚葬,每年像祭拜亲人一样祭拜。

    “父亲去世后,留下的遗愿就是死后迁回来安葬,陪伴和守护战友们。”原籍江西于都县的红军肖春发的儿子肖明生将父亲“接回”湘江战役故地时,吐露衷肠。

    对于英雄,人民不会忘记,历史不会忘记。上世纪80年代以来,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,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对红军长征过广西的纪念设施、遗址遗存持续进行抢救性保护,修缮纪念塔、纪念碑、纪念馆,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得到妥善安放或就地保护。

    特别是近年来,在中央有关部门和福建、江西等地的大力支持下,广西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深厚感情,认真做好烈士遗骸的收殓保护和集中安放工作,不到一年时间就新建起湘江战役纪念林,改扩建了湘江战役纪念馆等纪念设施。

    桂林全力推进全州、灌阳、兴安、资源、龙胜等地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,共发掘400多个遗骸点,收殓相对完整遗骸82具、零散遗骸7465块……

    青山处处埋忠骨。山风过处,块块石碑静谧安详。

    明月复明月,今月照故人。向死而生,忠魂不孤——

   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,也是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、最悲壮的一战。

    面对敌众我寡、逼至绝境的处境,红军将士浴血奋战,拼死抢渡湘江,灌阳新圩、全州脚山铺、兴安光华铺三大阻击战荡气回肠——

    新圩之战,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不甘被俘,在敌军担架上断肠明志,泣血悲壮;

    脚山铺之战,红五团用血肉铺成渡江生命线,誓死掩护中央红军纵队抢渡湘江;

    光华铺之战,江面上架起的浮桥被敌军炸毁一次又一次,红军将士们冒着枪林弹雨,一批倒下另一批又冲上去……

    “勇于胜利、勇于突破、勇于牺牲。”

    从1934年11月27日到12月1日,那些天,战火的硝烟一刻没有停歇;那些天,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撕开敌军“口袋阵”;那些天,湘江是一座血肉铸成的丰碑。

    在绝境里抗争,在苦难中锤炼。

    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中共将帅们从来没有忘记那场惨烈的战斗。湘江战役时任红三军团政委杨尚昆在《杨尚昆回忆录•湘江血战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》一文中写道:“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以来最险恶的一仗……粉碎了蒋介石‘务求全歼,毋容匪寇再度生根’的梦想。他们的功绩将永垂史册。”

    老红军方槐曾讲述他印象最深刻的战斗经历:“湘江战役是我们打得最苦、死人最多的一次战役。”

    湘江战役之后,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.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。“三年不饮湘江水,十年莫吃湘江鱼。”一江鲜血,洒在长征路上,也唤醒痛定思痛、涅槃重生的曙光。

    血的事实,使红军对“左”倾错误路线不满情绪达到顶点,也宣告了王明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。广大红军干部逐渐觉悟到,湘江战役的巨大牺牲,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结果,越来越多的红军将士呼唤毛泽东同志出来领导红军。

    经过湘江战役生死绝境后,红军将士的意志像钢铁一样坚强,他们的生命像种子一样旺盛,为继续长征保留了一支能征善战、立场坚定的骨干力量,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火种。

    滚滚湘江化赤水,昭昭青史耀英辉。

    湘江战役后,遵义会议应运而生,并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,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,挽救了党,挽救了红军,挽救了中国革命。

    湘江血战,是在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前途命运而战,是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战。

    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星火燎原,忠魂不孤——

    长征精神,辈辈传唱,英烈光辉,日焕九芒。

    85年后的今天,战火硝烟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,而湘江战役留下的长征精神,犹如一座丰碑,永远根植在这片用鲜血染就的土地上。

    在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里,前来此处祭奠革命先烈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团队络绎不绝。

    “纪念园成为缅怀红军烈士、学习红军长征精神的教育基地,现在每年有将近20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。”灌阳县民政局副局长吕辉介绍。

    兴安县界首镇的红军堂,从神庙变成圣地。一批又一批举着红旗、穿着红军服的年轻人昂首阔步走过,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,却是同一个信仰。

    伴着豪情满怀的入党誓词,伴着深情款款的《十送红军》,伴着激情饱满的《七律•长征》……红军堂的红色音符,源源不断飘向门前湘江。

    “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,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。”

    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,党领导人民矢志不渝、百折不挠,攻克了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难关,夺取了革命征程当中一个又一个胜利。

  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,以革命精神推动伟大斗争,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

    桂北这片英雄血染的土地,也同全国一道走进了生机勃勃的新时代。

    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,一个个贫困县脱贫摘帽,红色旅游文化逐渐唱响。

   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如火如荼,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核心竞争力。

    广西正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,从偏远闭塞走向开放前沿,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。

    一部悲壮的英雄史诗,诉不尽的红色记忆。

    时下,音乐剧《血色湘江》、纪录片《铁血湘江》、动画电影《湘江1934》、书籍“湘江战役丛书”、系列活动“红色传奇”正将红色精神传扬……

   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,湘江战役点燃的“红色火种”在八桂山水间闪耀光芒;

   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,八桂儿女将红军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铸成力量;

   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,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斗志昂扬。

    烈士遗骸安葬仪式上,诵读祭文铿然作响——

    “湘江曾染,壮志青长,丹心可泣,功勋广扬!”

    “不忘初心,旗帜猎猎高扬,牢记使命,两个百年宏向。接续奋斗,伟大复兴梦想,矢志不渝,方孚先烈寄望。”

    心有光明月,千古永无缺。

    愿山河永固,浩气长存,忠魂不孤!

摘自《广西日报》2019年9月16日01版

责编:宣传教育处
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工信委备案:桂ICP备13002049号-1 广西网警备案:45010302001813